自2003年美国联邦政府颁布《金融扫盲与教育促进条例》,将金融教育正式纳入国家法案以来,美国已形成联邦政府、州和地方政府、非营利组织、学术界和私营部门齐抓共管金融教育的格局,实现了课堂教学、自学、浏览网站、互动游戏等多种多样的教育方式。但金融教育消耗大量的公共资源,联邦政府为提高金融教育的有效性,设计了一套金融教育有效性评估体系。笔者对美国金融教育有效性评估体系进行了研究,并总结了对我国的启示。
金融教育有效评估的重要性
经合组织研究报告认为,受过良好金融教育的消费者可以清晰理解经济发展趋势,并根据经济形势和环境作出消费及资产管理(如:储蓄、投资和保险(放心保))决策。金融教育有效性评估以金融教育的作用机理以及内在逻辑为基础,通过教育增强消费者对金融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而达到影响其消费决策,增进福利的目的。但金融教育要消耗大量的公共资源,设计并提高金融教育的有效性,必须通过金融教育有效性评估体系,因此,研究金融教育的有效性对金融教育的深化具有重要意义。
金融教育有效性评估的框架设计
(一)金融教育有效性评估基本原则
根据金融教育的作用机理,评估金融教育的有效性,就是要通过统计学手段来发现金融知识水平的提高对金融消费决策的影响。尽管业界并没有清晰定义或被广泛接受的金融教育有效性评估指标,但OECD报告显示,自1995年以来进行的有关金融知识教育有效性的调查框架,均存在一个共同点:准确定义一系列特定问题和量化指标,对金融知识水平进行分析,问题设定基于评估的目的、对象,并考虑可行性,根据框架对经过一段金融知识教育后的行为变化进行分析。比如,美国NEFE高中金融教育计划,对超过200万高中学生进行金融教育,2004年NEFE对接受了3个月金融知识普及的483名教师和5329名学生进行了金融教育有效性的调查,主要调查框架的设计一方面考虑了受众接受金融知识教育的内容,对金融知识掌握程度进行了考察;另一方面结合金融知识教育的内容,对金融消费行为的变化进行了考察。通过两方面数据的变化来考察金融教育的有效性。
(二)评估框架的设计
一是数据收集范围。评估金融教育的有效性,必须首先明确所针对的范围,调查的范围应保证多样性、可行性、可比性。如: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开展Money Smart 项目的效果评估时,将参加培训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分别在培训前和培训后进行问卷调查且在培训结束后6-12个月内进行电话跟踪调查,了解学生利用金融服务行为、财务状况等变化。
二是评估的指标设计。调查问卷应当包含金融知识掌握水平的测试以及金融教育对消费决策或消费行为的影响等核心内容,总体来看主要包含以下三大部分:金融知识掌握程度的变化、金融消费行为的变化及被调查人的个人情况。
三是调查手段。在调查手段上仍以问卷为主,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问卷调查方式已经变得越来越多样化,金融教育有效性的调查开始使用网上问卷或手机移动互联网问卷,被调查者可以通过电脑或手机直接提交调查结果,提高调查效率。
四是提高问卷回收率的措施。为了提高调查问卷回收率,应注意问卷内容要短,易于回答且要清晰地说明调查目的、重要性、隐私保护等,同时还应当给予被调查者一定物质激励。
(三)评估结果分析
美国金融教育委员认为,成功的金融教育应当包含如下特征:一是教育内容侧重于储蓄、信用管理、房产管理和退休规划且为受教育者量身定做;二是参与者能够很好地将学习内容应用于投资消费决策;三是通过测试、问卷调查或其他的评估方法表明对参训者的态度、知识或行为产生了积极影响。亚特兰大和圣路易斯联邦储备银行对本行的金融教育培训项目进行了评估,总的结论是成功的,让辖区的民众受益。一是显著地提高了教师对联储体系和个人理财知识的掌握水平,测试平均分提高了25%,73%的老师运用培训所学知识教授学生,65%的老师采用了联储的教育教材;二是学生有效使用了新知识和教学资料;三是项目的评价得分和受欢迎程度较高。
对我国的启示
(一)积极推进我国金融教育工作
美国金融教育有效性评估研究证明,金融教育是促进消费者有效和安全使用金融服务,增进消费者福利的有效手段,还可以降低监管成本,维护金融市场秩序。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发展,金融市场不断深化,金融产品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公众金融知识的贫乏程度仍较为严重,我国尚无金融知识普及国家战略。建议借鉴美国政府的做法,将金融知识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课程内容,并作为高中、大学选修课程,同时成立金融知识教育委员会,设立金融知识教育官方网站,丰富金融知识教育手段,提高金融知识普及程度。
(二)科学设计我国金融教育有效性评估体系
有益的研究能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及时和量化的评估结果能够让消费者相信接受教育是有用的、能够为教育者提供改进指引,让资助者确保资源的有效配置。建议借鉴美国金融教育有效性评估体系,结合实际情况,制订专门部门设计金融教育有效性评估体系框架,研究制订适合中国使用的金融教育评估指标。根据框架情况,针对不同群体,结合我国金融消费者的特点,定期或不定期对金融教育有效性进行分析,利用先进的统计学分析方法,针对特定的教育项目,对教育前后的公众金融知识水平和金融消费行为进行分析,考察教育对金融知识掌握程度和消费决策的影响。
(三)建立金融教育活动信息反馈机制
重视倾听、回应市场声音,深入了解金融消费者动态,实现单向教育与互动型教育相结合。结合金融教育活动的具体内容,选择重点对象进行集中教育,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实现教育资源效益的最大化。利用处理投诉和咨询的个案过程,开展针对性强的金融消费者教育。